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松原市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8:09:06  浏览:881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松原市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

吉林省松原市人民政府


松政发〔2004〕3号

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原市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松原市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四年三月四日



松原市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责任,确保就业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吉林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要求,抓住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的责任机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努力促进2004年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目标任务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培训鉴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7个方面38项工作。

  (一)就业和再就业方面(11项)。

  1.开发城镇就业岗位数量及岗位利用率;

  2.城镇新就业人数;

  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其中: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

  4.城镇登记失业率;

  5.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再就业率;

  6.劳动力市场建设年度达标率,其中:网络建设年度达标率;

  7.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建设年度达标率;

  8.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年度到位率;

  9.创业成功项目数量;

  10.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最低预算到位资金;

  11.劳务输出人数。

  (二)培训鉴定方面(5项)。

  12.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人数;

  13.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维权培训、技能培训人数;

  14.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后就业率;

  15.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人数及创业成功率;

  16.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

  (三)养老保险方面(8项)。

  17.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其中:

  (1)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人数比率,

  (2)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保人数;

  18.省级统筹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额;

  19.集体统筹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额;

  20.省级统筹、集体统筹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

  21.省级统筹、集体统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

  22.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按季到位率;

  23.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建库率;

  24.做实个人帐户资金到位率。

  (四)失业保险方面(3项)。

  2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26.失业保险费征缴额;

  27.失业保险金发放率。

  (五)医疗保险方面(3项)。

  28.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29.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

  30.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

  (六)工伤保险方面(2项)。

  31.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32.工伤保险缴费率。

  (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6项)。

  33.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率;

  3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率;

  35.中省直企业符合低保条件人员纳入低保范围比率;

  36.市县财政低保最低预算到位资金;

  3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化建设达标率;

  38.“阳光超市”试点达标率。

  三、责任期限

  自2004年1月1日始,到2004年12月31日止。

  四、考评办法

  考评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听情况、查资料、实地考核等形式进行。目标责任制实行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对半年初评情况进行通报;年终总评对各类指标实际完成情况与日常工作情况综合考评,并对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彰。

  (一)城镇开发就业岗位数量及岗位利用率。查阅就业岗位开发报表,查阅空岗报告单,实地抽查核实岗位开发情况。考查全年开发就业岗位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数量,岗位分布情况是否清楚。

  (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查阅季度、年度统计报表和用人或就业登录手续,实地抽查人员安置去向。考核城镇新就业人数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人数,就业去向是否明确,底数是否清楚。

  (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其中: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查阅季度年度统计报表,核实就业人员名单及就业去向,考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的要求。

  (四)城镇登记失业率。查阅失业人员统计报表,核对失业人员登记名册。考查城镇登记失业率是否实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控制指标。

  (五)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再就业率。查阅统计报表,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名册,实地抽查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再就业去向。考核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再就业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比率。

  (六)劳动力市场建设达标率。查阅资料,财政拨款单,实地考查劳动力市场建设标准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比率。

  (七)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建设年度达标率。查阅资料,实地检查人员、场地、设备的落实情况,考核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是否达到目标责任制要求。

  (八)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年度到位率。查阅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贯彻记录,实地抽查落实情况。考核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比率。

  (九)创业成功项目数量。查阅注册手续资料、报表、劳动合同台帐。实地考查项目运行情况是否符合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标准。

  (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最低预算到位资金。查阅统计报表、财务帐目、拨款凭证。考核县(区)财政是否根据市财政最低预算建议数,将2004年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最低保障资金纳入当年预算,并按计划全额拨付到位。

  (十一)劳务输出人数。查阅劳务输出统计报表、人员名册,核对去向。考查劳务输出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人数,输出去向、人员分布是否清楚。

  (十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人数。查阅培训统计表、培训人员名册、考试成绩单。考查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人数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要求。

  (十三)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维权培训、技能培训人数。查阅培训统计表、培训人员名册、考试成绩单。考查劳务输出人员维权培训、技能培训人数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要求。

  (十四)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后就业率。查阅统计报表、核定就业人员名单及就业去向。考查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后就业人数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人数及比率。 

  (十五)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人数及创业成功率。查阅创业人员培训统计表、人员名册,核实创业人员名单及创业项目,实地抽查创业情况。考查下岗失业创业培训人数及创业成功率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人数及比率。

  (十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查阅职业技能鉴定呈报表。考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人数。

  (十七)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查阅统计报表、财务报表、参保人员名册、缴费凭证。考查是否完成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参保人数及比率。

  (十八)省级统筹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额。查阅统计报表、财务报表、缴费凭证。考核是否完成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数额。

  (十九)集体统筹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额。查阅统计报表、财务报表、缴费凭证。考核是否完成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集体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数额。

  (二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率。查阅发放计划、统计报表、发放明细表,实地抽查。考查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率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比率。

  (二十一)中省直企业符合低保条件人员纳入低保范围比率。查阅相关报表、资料,深入中省直企业抽查。考核符合低保条件的中省直企业生活困难人员是否按照目标责任状的要求全部纳入低保。

  (二十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按季到位率。查阅拨付计划、统计报表、财务帐目,核对拨款凭证。考核县(区)财政是否按照目标责任状的规定,将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养老保险补助金按季度及时足额划拨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二十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建库率。实地考查信息化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及应用、人员配备情况。考查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标准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比率。

  (二十四)做实个人帐户资金到位率。查阅统计报表、财务报表、财务帐目。考核做实个人帐户资金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比率。

  (二十五)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查阅统计报表、缴费申报单。考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人数。

  (二十六)失业保险费征缴额。查阅财务报表、缴费凭证。考核失业保险费征缴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数额。

  (二十七)失业保险金发放率。查阅统计报表、财务报表、发放明细表,实地抽查。考查失业保险金发放率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比率。

  (二十八)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查阅统计报表、参保人员名册。考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人数。

  (二十九)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查阅统计报表、参保人员名册。考查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的人数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人数。

  (三十)基本医疗保险费收缴率。查阅征缴计划、统计报表、财务帐目、缴费凭证。考核基本医疗保险费收缴率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收缴比率。

  (三十一)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查阅统计报表、参保人员名册。考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人数。

  (三十二)工伤保险缴费率。查阅征缴计划、统计报表、财务报表、缴费凭证。考核工伤保险缴费率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收缴比率。

  (三十三)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率。查阅统计报表、人员名册,实地抽查。考核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应保尽保比率。

  (三十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率。查阅发放计划、统计报表、发放明细表、实地抽查。考查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率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比率。

  (三十五)中省直企业符合低保条件人员纳入低保范围比率。查阅相关报表、资料,深入中省直企业抽查。考核符合低保条件的中省直企业生活困难人员是否按照目标责任状的要求全部纳入低保。

  (三十六)县(区)财政低保最低预算到位资金。查阅统计报表、财务帐目,核对拨款凭证。考核县(区)财政是否根据市财政最低预算建议数,将2004年的低保资金纳入当年预算,并按计划全额拨付到位。

  (三十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化建设达标率。实地考查信息化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及应用情况。考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化建设情况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中确定的比率。

  (三十八)“阳光超市”试点达标率。查阅资料,实地考查“阳光超市”试点达标情况是否达到目标责任状的要求。

  五、奖惩办法

  根据年终考核结果,按照奖惩分明、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由市政府组织成立考核工作组进行考核。对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目标责任制贯彻落实不力、目标任务完成不好,或由此引发重大集体越级上访和突发性事件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六、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市政府决定成立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监督检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戴春雨担任,成员有市劳动保障局局长王治芳、监察局局长夏恩民、财政局局长邹双林、民政局局长张宝华、社会保险公司经理高庆余。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杨相库兼任。 



  附件:松原市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制指标解释





附件:



松原市2004年就业和社会保障

工作目标责任制指标解释



  一、开发城镇就业岗位数量:指报告期内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形式开发出的城镇就业岗位数量;岗位利用率:指报告期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与开发就业岗位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新增就业人数 

  岗位利用率=─────────×100%

        开发就业岗位数

  二、城镇新就业人数:指在劳动保障部门登记在册的城镇失业人员和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下岗失业人员(4种人)在报告期内由失业、下岗状态转为就业状态的人数。 

  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指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下岗失业人员(4种人)在报告期内由下岗、失业状态转为就业状态的人数;其中,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指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4种人)在报告期内由下岗、失业状态转为就业状态的人数。

  四、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报告期内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与城镇从业人员总数和实有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率= ───────────────×100%

          城镇从业人员总数+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

  五、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再就业率:指当年解除劳动关系实现



再就业人数与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总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解除劳动关系实现再就业人数  

  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再就业率= ──────────────×100%   

                 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总数



  六、劳动力市场建设年度达标率:指劳动力市场场所建设、信息网建设和机制建设达到省要求的标准(具体内容见各地的劳动力市场建设目标任务书);其中,网络建设年度达标率:指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建设达到省要求的标准(具体内容见各地的劳动力市场建设目标任务书)。

  七、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规范化建设年度达标率:指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规范化建设达到省规定的目标,具体为:名称规范,标识醒目;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利用计算机开展各项服务并对各项资源实行动态管理;有专职工作人员,至少有1人参加全国统考,取得职业指导人员资格证书;经费纳入地方财政解决,基本满足工作需要;初步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成本县(区)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的各项基本任务;内部管理制度和主要业务工作流程上墙,并能坚持执行;各项基础工作完整,基础表、卡、账、册健全。

  八、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年度到位率:指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从事个体经营、并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全部享受有关减免税费政策;吸纳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并符合享受扶持政策规定的各类企业,全部享受减免税收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被公益性岗位吸纳的“4050”人员,全部享受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政策;再就业资金,按财政预算和实际工作进度按时到位;就业服务补贴,按实际培训和职业介绍人数,及时足额到位;新筹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到位额、放贷额、享受小额担保贷款人数达到计划目标。

  九、创业成功项目数量:指当年新办的、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比较稳定、单位就业人员一般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项目个数:

  (一)市级创业成功项目: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达到100人以上;

  (二)县(区)级创业成功项目: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达到50人以上。

  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最低预算到位资金:指各地财政安排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最低到位金额(不含新增的再就业资金)。

  十一、劳务输出人数:指报告期末农村劳动力在户籍所在乡(镇)以外地区就业和城镇劳动力在户籍所在市、县(区)以外地区就业的人数。

  十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人数:指各地对属地单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

  十三、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维权培训人数:指劳务输出人员输出前简单的维护权益培训;  技能培训人数:指一门专业技术培训。

  十四、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后就业率: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后实现就业人数与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人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培训后就业人数 

  培训后就业率= ───────×100%  

          参加培训人数

  十五、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人数:指各地对属地单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创业培训的人数;创业成功率:指创业培训后就业人数与参加创业培训人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创业培训后就业人数 

  创业成功率= ────────×100%  

         参加创业培训人数

  十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指各地对属地单位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

  十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指报告期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包括已参保但不能正常缴费,但未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人员;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人数比率:指报告期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且实际缴纳养老保险人数与报告期末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实际缴费人数  

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人数比率= ──────×100%

              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保人数: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具体指港澳台及外资企业、其他企业、其他人员的参保人数。

  十八、省级统筹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额:指报告期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单位和个人实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包括补缴上年度末之前历年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预缴以后年度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十九、集体统筹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额:指报告期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集体企业和个人实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包括补缴上年度末之前历年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预缴以后年度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十、省级统筹、集体统筹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指报告期内省级统筹、集体统筹实际发放养老金与报告期内省级统筹、集体统筹应发放养老金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养老金实际发放金额 

  养老金发放率= ────────×100% 

          养老金应发放金额

  二十一、省级统筹、集体统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指报告期末省级统筹、集体统筹实行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数与报告期末省级统筹、集体统筹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实行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数 

  社会化管理率= ───────────────×100%  

            企业退休人员总数

  二十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按季到位率:指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按季度实际到位金额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按季度应到位金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实际到位金额 

  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到位率= ────────────────×100%  

               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应到位金额

  二十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建库率:指报告期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员实际建立数据库人数与报告期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已参保人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参保人员实际建立数据库人数 

  参保人员建库率= ──────────────×100%        

              已参保人数

  二十四、做实个人账户资金到位率:指实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后,做实个人账户资金和弥补做实个人帐户后缺口资金实际到位情况。

  二十五、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指报告期末实际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

  二十六、失业保险费征缴额:指报告期内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总额,包括补缴欠费金额。

二十七、失业保险金发放率:指报告期内失业保险金实际发放金额与报告期内失业保险金应发放金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失业保险金实际发放金额 

  失业保险金发放率= ────────────×100% 

          失业保险金应发放金额

  二十八、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指报告期末用人单位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包括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数。

  二十九、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指具有城镇户口的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下岗失业人员、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在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或人才中心委托存档人员、辞职人员。

  三十、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指报告期末实际收缴基本医疗保险费与应收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实际收缴基本医疗保险费 

  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 ─────────────×100%

             应收缴基本医疗保险费



  三十一、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指报告期末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

  三十二、工伤保险缴费率:指报告期末实际收缴工伤保险费与应收缴工伤保险费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实际收缴工伤保险费 

  工伤保险缴费率= ─────────×100%  

           应收缴工伤保险费

  三十三、符合条件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率:指已纳入低保范围的低保对象人数与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人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已纳入低保范围的低保对象人数 

  应保尽保率= ──────────────×100%  

          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人数

  三十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率:指低保金按月实际发放金额与低保金按月应发金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低保金按月实际发放金额 

  低保金发放率= ───────────×100%     

          低保金按月应发金额

  三十五、中省直企业符合低保条件人员纳入低保范围比率:指中省直企业低保对象人数与中省直企业符合低保条件人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中省直企业低保对象人数  

  中省直企业人员纳入低保范围比率= ────────────×100% 

                  中省直企业符合低保条件人数

  三十六、市县财政低保最低预算到位资金:指当年市县财政按省财政厅下达的预算指标所安排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最低到位金额。

  三十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化建设达标率:指实现低保工作微机管理、网络传输的县(区)数与县(区)总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实现低保工作微机管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网络传输的县(区)数= ─────────────────────×100%   

   信息化建设达标率县(区)总数

  三十八、“阳光超市”覆盖率占县(区)总数比率:指已设立“阳光超市”的县(区)数与县(区)总数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阳光超市”覆盖率  已设立“阳光超市”的县(区)数

           = ──────────────×100%

   占县(区)总数比率        县(区)总数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法》及相关规程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法》及相关规程的通知

国税发[2009]1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为加强金税三期工程管理,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公室制定了《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法》(试行),以及《金税三期工程资金管理规程》(试行)、《金税三期工程项目管理规程》(试行)、《金税三期工程采购管理规程》(试行)、《金税三期工程后勤管理规程》(试行)、《金税三期工程档案管理规程》(试行)和《金税三期工程资金支付审批流程》(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二○○九年十月三十日

  
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金税三期工程管理,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贯彻落实税收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基本原则和“一体化”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金税三期工程建设。
第三条 本办法内容包括组织机构、工程管理、立项和资金管理、项目管理、采购管理、监督监理和支持保障等。
第四条 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工程办)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关规程。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为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质量和进度达到预期目标,在国家税务总局(以下简称总局)领导下,金税三期工程组织机构由全国税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工程办及其职能组和项目组组成。
第六条 领导小组负责审定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研究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组长由总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其他局领导担任,成员由局内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
第七条 信息办是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征管和科技发展司,主任由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司长担任,副主任由办公厅、政策法规司、收入规划核算司、纳税服务司、征管和科技发展司、财务管理司、人事司、监察局、电子税务管理中心、集中采购中心相关领导担任。主要职责包括:
(一)负责审议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报信息化领导小组审定。
(二)负责审议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的预算安排意见,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三)负责审定以总局信息办名义发布的与信息化有关的各类业务、技术规范和标准。
(四)负责审议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安排,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五)协调处理信息化工作有关问题。
(六)办理领导小组交办事务。
第八条 工程办是金税三期工程建设主体单位,在信息办指导下开展工作。主任由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司长担任,副主任由办公厅、征管和科技发展司、财务管理司、人事司、监察局、电子税务管理中心、集中采购中心相关领导担任。主要职责包括:
(一)负责工程总体规划的制定及修订,监控实施过程,使用各种工程管理工具保障工程成功。
(二)负责向领导小组和信息办汇报工程进展,提出工作建议,并汇总资源需求,提请信息办做出安排。
(三)推动、监控工程的各项工作,包括项目启动、需求编写、规划设计、采购、实施、试点、推广,以及会议管理、预算和风险管理、资源分配等。
(四)管理项目的运作,对集中办公人员实施有效管理,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
(五)协调项目之间的关系,解决跨项目有关问题。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工程办设立综合组、业务组、架构组、项目管理组和采购组等职能组。
第九条 项目组是承担某一独立任务的工程组织单元,由工程办根据工程需要设立,一般由项目管理、业务、技术三类人员组成。其职责为:
(一)对项目的交付成果负责,确保项目达到工程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项目目标。
(二)根据工程的总体规划制定项目计划,规划项目的进度和所需资源。
(三)负责向工程办汇报项目进展情况,提出资源需求、项目问题和建议,协助办理项目采购工作。
(四)推动和管理项目中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例会、问题跟踪、计划调整、人力资源、进度、质量、风险和里程碑监控等。
第十条 总局相关单位在金税三期工程中的管理职责分别为:办公厅主要负责预算资金支付,指导金税三期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征管和科技发展司主要负责需求与标准管理、规划设计和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司主要负责预算审核,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办理财务有关手续;人事司主要负责金税三期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制定及落实;电子税务管理中心在工程办框架内负责运维、安全、灾备、证书体系和北京、南海数据中心的建设,承担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实施工作;集中采购中心主要负责金税三期工程采购项目的组织实施和采购管理。

第三章 工程管理

第十一条 工程办负责组织完成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工作,包括工程计划、组织、沟通、协调、执行、风险控制和档案管理等。
第十二条 工程办应按照工程目标和范围,从工程任务、时间进度和里程碑、人力资源投入、预算、采购等几个方面全面规划和描述工程达到预定目标的途径,形成工程计划。
第十三条 工程办应有效组织和配置所需人力资源,明确各职能组、项目组的分工和责任。
第十四条 工程办应做好内部各职能组、项目组之间的沟通,划清职能组与项目组的工作边界。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及时收集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向信息办、领导小组报告。
第十五条 工程办应做好与局内单位和局外单位的协调。每半年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财政部报告工程进展,向有关单位发送工程状态报告。
第十六条 工程办应根据工程计划,持续监控各个环节,及时调整工程计划,修正和优化工程管理的流程和标准,保证工程顺利执行。
第十七条 工程办应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外部风险管理,做好项目结项验收和知识转移,配合相关单位对工程每个阶段进行验收和评估。
第十八条 工程办应建立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对工程建设过程各环节产生的档案统筹管理,确保档案管理的完整性。

第四章 立项和资金管理

第十九条 工程办根据发改委批复的金税三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以及工程总体规划,提出金税三期工程预算申请,由财务管理司报财政部审批;工程办根据年度工作计划,提出年度支出预算申请,包括资金总规模和组成,由财务管理司报财政部审批。
第二十条 对于招标采购类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和投资概算与初步设计无重大变化、工作过程中无重大分歧的,按照以下流程办理立项手续:
(一)工程办提出项目建设初步建议。
(二)工程办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
(三)工程办根据论证意见和相关要求编制项目立项报告,报主管局领导审批。主管局领导应在2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批准项目启动的意见。
(四)主管局领导批准项目启动后,工程办主任签署《金税三期工程项目立项通知书》,提交采购;同时,工程办提出项目资金动用申请,由财务管理司报财政部审批。
对主要建设内容和投资概算有重大调整或工作过程中有重大分歧的项目,工程办要在2个工作日内向局领导报告,局领导要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第二十一条 其他支付项目,按以下流程办理立项手续:工程办提出项目初步建议,经局领导同意后,由财务管理司报财政部审批。
第二十二条 所有支付项目经财政部审批后,工程办向办公厅转交项目资金使用通知书和年度用款计划。
第二十三条 因不可抗力、外部因素变化或因工作需要确需增加、取消项目或对项目内容、预算进行重大调整,工程办应按立项手续报财政部批复后执行。
第二十四条 金税三期工程建设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支付方式包括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支付程序按财政部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工程办应建立台账,记录金税三期工程资金使用情况。
第二十六条 工程办使用金税三期工程资金采购的信息化设备、产品和开发的软件,应按规定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第二十七条 金税三期工程完工后,办公厅会同工程办等相关单位,按规定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报表,做到依据明确、编报及时、内容完整。

第五章 项目管理

第二十八条 招标采购类支付项目,工程办按照项目管理方式组织成立项目组,负责具体项目的管理。各项目组在工程办的统一管理下,负责项目的启动、执行、结项等工作。
第二十九条 项目组成立后,进入启动阶段。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组织完成项目申报书报工程办审定。协助完成项目采购和其它相关准备工作。
第三十条 项目采购工作完成后,进入执行阶段。项目组在工程办领导下组织和推动项目实施,执行项目计划,以确保达成既定目标。
第三十一条 项目目标完成后,进入结项阶段。项目组准备项目验收所需材料,提请工程办进行项目验收和评估,协助办理资金支付手续。

第六章 采购管理

第三十二条 金税三期工程项目采购应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部委的相关规定办理;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一体化”要求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设置有关条款和评标办法;精简流程,提高效率,主动适应金税三期工程建设的进度要求。
第三十三条 按照金税三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金税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委托代理机构采购。
第三十四条 在无重大分歧、无质疑投诉的情况下,项目采购时间(从接到采购需求到合同签订完毕)控制在8周内。采购领导小组组长如有特殊情况,可以委托其他局领导主持采购领导小组会议。集中采购中心成立专门小组,专司金税三期工程项目采购工作。

第七章 监督监理

第三十五条 金税三期工程接受金税三期工程监督小组和负有监督职责的相关单位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金税三期工程监督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 金税三期工程实行工程监理制。
第三十七条 工程办可聘请专业人士对项目档案和合同文本等提出咨询意见。
第三十八条 工程办应按照政务公开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金税三期工程有关信息。

第八章 支持保障

第三十九条 工程办负责工作场地、办公环境和沟通平台等方面的综合保障。
第四十条 工程办协助人事司建立金税三期工程人才库,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培养核心工作团队,支持后续“一体化”工作。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工程办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金税三期工程资金管理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税务总局(以下简称总局)金税三期工程资金管理,根据《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金税三期工程资金管理包括项目的预算编制和审核、资金的支付和会计核算、预算的执行和监督等。
第三条 金税三期工程项目资金开支范围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批复的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中列明的数据中心(南海)土建工程中的工程费用、工程其他费用和预备费,以及信息系统工程中的硬件购置费、系统软件购置费、应用系统定制费、系统集成费、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等。
第四条 金税三期工程资金管理应当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勤俭节约、专款专用、保障安全、追踪问效的原则,严禁挪用、挤占金税三期工程资金。

第二章 预算编制

第五条 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工程办)根据金税三期工程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实施方案以及财政部编制年度预算要求,提出年度金税三期工程项目立项的实施意见和项目预算,列入总局机关预算;经财务管理司审核,提交局长办公会审议,纳入总局部门预算。
第六条 金税三期工程项目预算,按照部门预算编报要求,实行“二上、二下”的程序:
(一)编制上报“一上”预算建议数。工程办按照金税三期工程建设的总体进度提出年度项目预算建议数;办公厅将工程办提出的年度项目预算建议数列入总局机关“一上”预算,经财务管理司审核后报财政部。
(二)编制上报“二上”预算方案数。工程办根据下达的年度项目预算指标控制数,提出年度项目“二上”预算;办公厅将工程办提出的年度项目“二上”预算方案数列入总局机关“二上”预算,经财务管理司审核,报局长办公会审议,纳入总局“二上”部门预算。
(三)“二下”预算批复。财务管理司按照财政部批复的年度预算,向办公厅下达年度金税三期工程项目资金预算;办公厅及时将财政部批复的项目预算抄送工程办及有关部门。
(四)预算调整。工程办应严格按照财政部预算批复的项目执行,不得自行调整。确需调整预算的,应按预算编报审核程序,报财政部批复后执行。


第三章 资金支付

第七条 按照财政部的规定,金税三期工程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支付方式包括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支付程序按财政部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用款计划。办公厅及相关预算单位根据批准的年度项目预算和财政部确定的支付方式,按照规定编制分月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和授权支付用款计划。
第九条 支付程序。
(一)直接支付程序。办公厅及相关预算单位依据年度预算、分月用款计划和有关支付凭证,提出支付申请,填写《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逐级审核报至总局财务管理司。
属于基建项目的,需先报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签署意见后再报总局财务管理司。总局财务管理司对财政直接支付申请进行汇总后,填写《财政直接支付汇总申请书》报财政部。办公厅及相关预算单位将收到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作为预算单位收到和付出相应款项的凭证。
(二)授权支付程序。办公厅及相关预算单位在财政部批复的分月用款计划额度内办理资金支付,依据相关支付凭证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条 注销及恢复。办公厅及相关预算单位应对年度预算资金剩余额度与财政部及代理银行进行核对,在年底予以注销。项目资金用款额度的恢复和使用按财政部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会计核算。办公厅应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对金税三期工程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结余进行核算。
第十二条 工程决算。工程或阶段完成后,办公厅应按财政部规定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做到依据明确、编报及时、内容完整。

第四章 台账管理

第十三条 金税三期工程资金管理应当建立专用台账。
(一)财务管理司、办公厅、工程办、集中采购中心根据各单位职责,分别建立金税三期工程资金预算台账、资金支付台账、资金使用台账、采购实施计划执行和合同执行台账。工程办统一设计台账的主要事项和指标。
(二)各单位台账的管理须指定专人负责,及时记录,由工程办牵头,财务管理司、办公厅、集中采购中心参与,按月进行台账核对,定期在工程办例会上通报。
第十四条 各单位台账的设置和记录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财务管理司台账。应记录金税三期工程项目预算情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预算金额等。
(二)办公厅台账。应记录金税三期工程项目付款情况,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付款金额(分期)等。
(三)工程办台账。应记录项目的启动、运转、验收、资金使用情况等。
(四)集中采购中心台账。记录项目采购进度情况,包括项目采购启动、发标、评标、合同签署、合同执行及付款情况等。

第五章 资产管理

第十五条 使用金税三期工程资金购置的信息化设备和开发的软件,应按规定纳入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六条 资产使用单位负责设备或软件的到货验收和入库登记工作。
第十七条 对于需要调拨的信息化设备和软件,应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调拨手续。具体流程包括:
(一)工程办组织资产使用单位进行固定资产到货验收工作,收集各验收单位反馈的验收单,填写《验收汇总单》,在项目到货验收完毕之后的合同付款审核环节,将《验收汇总单》随付款手续转交采购部门(含授权采购部门)。
(二)采购部门(含授权采购部门)依据项目合同条款办理付款手续,并在项目到货验收完毕后的合同付款环节,将付款手续连同项目主管部门转交的《验收汇总单》一并提交办公厅。
(三)办公厅在确认《验收汇总单》并办理付款后,将《验收汇总单》提交财务管理司。
(四)财务管理司根据办公厅确认的《验收汇总单》,办理资产调拨手续,下达《国家税务局系统固定资产调拨单》。
(五)固定资产调出和接收单位根据《国家税务局系统固定资产调拨单》分别对调出和调入资产进行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
第十八条 金税三期工程的资金使用和形成资产,应按国家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建立档案。

第六章 监督和报告制度

第十九条 财务管理司应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以及总局的相关规定,对金税三期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条 工程办应根据金税三期工程资金使用情况,不断完善有关工作制度。
第二十一条 工程办应定期向局领导报告预算执行等情况。
第二十二条 金税三期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应接受纪检监察、内部审计以及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程由工程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程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金税三期工程项目管理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金税三期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调与合作,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依据《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金税三期工程项目管理。
第三条 根据项目管理规范,结合金税三期工程建设实际,金税三期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分为立项审批、采购、实施、运行维护等阶段。
第四条 项目管理遵循的原则:业务需求和技术实现“一体化”管理原则;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原则;项目管理各项工作可操作性原则。

第二章 立项审批

第五条 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工程办)职能组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等文件,提出项目建设初步建议。
第六条 工程办项目管理组整理、汇总项目建设初步建议,报工程办审核同意后,起草成立项目组的文件,由工程办发布。
第七条 项目组负责制定项目计划,组织编写项目申报书、专家论证资料,报工程办审核。
项目申报书应包括:项目名称、责任人、依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目标、主要内容、具体需求(业务需求与技术要求)、在金税三期工程总体规划中的定位(与其他项目的关系)、信息安全需求、运行条件、具体实施计划及初步预算等。
第八条 各职能组对项目组提交的项目申报书进行业务、技术、预算审核。
第九条 审核通过后,工程办综合组组织进行专家论证,并邀请有关单位参加。
第十条 项目组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和相关要求编制工程项目立项报告,由工程办报主管局领导审批。主管局领导应在2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批准项目启动的意见。
第十一条 主管局领导批准项目启动后,由工程办主任签署《金税三期工程项目立项通知书》。工程办提出项目资金动用申请,由财务管理司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二条 工程办将项目申报书、审核意见、专家论证意见、项目立项通知书等文档正式移交采购,由集中采购中心启动政府采购程序,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三章 采购

第十三条 由集中采购中心按《金税三期工程采购管理规程》执行。

第四章 实施

第十四条 应用系统建设项目
(一)项目组牵头组织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工作,业务组、架构组、项目管理组参加。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拟定项目计划,经工程办批准后执行。进行过程管理,定期向工程办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二)开发工作基本完成后,项目组牵头组织测试、试点、初验、推广、终验等的准备工作,业务组、架构组、项目管理组参加。工程办组织项目测试、试点、初验、推广、终验工作。项目组负责项目资料收集、整理,按《金税三期工程档案管理规程》要求,按时向综合组移交归档。
第十五条 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一)项目组牵头组织技术体系项目实施工作,架构组、项目管理组参加。明确责任人,拟定项目计划,经工程办批准后执行。进行项目里程碑管理,定期向工程办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二)实施工作基本完成后,项目组组织初验、试点、推广、终验等的准备工作,架构组、项目管理组参加。工程办组织项目初验、试点、推广、终验工作。项目组负责项目资料收集、整理,按《金税三期工程档案管理规程》要求,按时向综合组移交归档。

第五章 运行维护

第十六条 项目推广后,移交税务总局有关单位进行日常运行维护,有关移交工作规程另行制定。

第六章 立项变更

第十七条 对未立项的项目,原则上不得组织实施。特殊情况需进行项目变更的,由职能组或项目组提出项目变更申请(包括追加项目、取消项目、调整项目预算、调整项目范围,申请格式同项目申报书),经工程办审核后向局领导报告,局领导审批同意后,工程办主任签署《金税三期工程项目立项通知书》或《金税三期工程项目变更通知书》。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规程由工程办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程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金税三期工程项目采购管理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金税三期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做好金税三期工程项目采购工作,规范采购程序,提高采购效率,根据《政府采购法》、《国家税务总局机关政府采购各部门职责和工作规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金税三期工程项目采购,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诚实信用、择优适用原则。
第三条 根据金税三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金税三期工程采购项目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并委托采购代理机构代理采购。
第四条 本规程适用于金税三期工程硬件设备采购、软件开发及相关服务采购项目。

第二章 采购组织架构

第五条 金税三期工程采购实行“政府采购领导小组—采购工作组—集中采购中心”三位一体组织架构。
第六条 政府采购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政府采购工作的局领导担任,由征管和科技发展司、财务管理司、监察局、电子税务管理中心、集中采购中心等单位领导参加。
第七条 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集中采购中心,政府采购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集中采购中心负责。
第八条 采购工作组组长由集中采购中心项目负责人担任,由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工程办)项目组、采购组及金税三期工程监督工作小组组成。

第三章 采购工作组职责分工

第九条 集中采购中心工作职责:
(一)负责组建采购工作组;
(二)负责办理采购项目委托采购手续及相关工作协调;
(三)参加采购代理机构组织的开标、评标;
(四)负责组织采购项目合同商谈及制定;
(五)负责合同签署、合同保管及合同执行中有关工作的协调;
(六)负责保证金收退及付款等工作。
第十条 项目组工作职责:
(一)参与采购工作组工作;
(二)负责提供采购项目业务及技术需求;
(三)参与审核招标文件及合同;
(四)负责招标文件业务及技术问题澄清;
(五)参与开标、评标及合同商谈;
(六)组织项目验收。
第十一条 工程办采购组工作职责:
(一)参与采购工作组工作;
(二)参与工程办项目组工作;
(三)负责与工程办、集中采购中心之间的工作协调和信息沟通;
(四)根据集中采购中心授权,承担集中采购中心部分职责。
第十二条 金税三期工程监督工作小组工作职责:
(一)参与采购工作组工作;
(二)对采购项目招标活动进行全程或重点监督;
(三)负责采购项目的审计监督;
(四)对采购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第四章 采购管理体制

第十三条 金税三期工程项目的采购实行集体领导、集体审议、集体决策工作机制。
第十四条 由采购工作组集体研究项目招标采购原则,报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审定。
第十五条 由政府采购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审定项目招标采购原则、评标结果、其它采购重大问题或争议事项。
第十六条 实行评标委员会评标制度。评标委员会的组建、职责等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采购程序

第十七条 进入采购程序
根据金税三期工程“立项目录”或“立项通知书”,并由工程办提交业务需求和技术方案后,进入采购程序。
第十八条 研究招标采购原则
召开采购工作组会,研究采购方式、投标人资质条件、评标方法、评标标准和评委会组成等招标采购原则。
预算资金较大项目、技术复杂项目或有争议项目,应组织专家对采购及有关问题进行论证。
第十九条 审定招标采购原则
召开政府采购领导小组会,审定招标采购原则,确定采购方式、评标方法、评标标准和评委会组成等招标采购事宜。
第二十条 办理委托采购手续
根据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审定意见,由集中采购中心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机关政府采购各部门职责和工作规程》规定的委托采购程序办理委托手续。
第二十一条 编制招标文件
由采购代理机构根据采购项目需求编制招标文件,送集中采购中心会签工程办审核。
第二十二条 招标与投标
(一)根据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由采购代理机构在相关指定媒体上公开发布招标公告。
自招标文件发布至投标截止日,不得少于20天。
(二)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及潜在投标人询问,采购代理机构可以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澄清或修改,并在相关媒体上发布更正公告。
更正公告应在提交投标文件截至时间15天前发出。
第二十三条 开标及评标
(一)开标前,由采购代理机构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组建评标委员会。
(二)由采购代理机构组织公开开标;集中采购中心会同工程办相关人员参加开标。
(三)由采购代理机构组织评标活动,完成评标工作。
第二十四条 审定评标结果
(一)由采购代理机构将评标结果送集中采购中心,集中采购中心提请召开政府采购领导小组会审定。
(二)政府采购领导小组审定评标结果后,由集中采购中心通知采购代理机构按程序发布中标公告及中标通知书。
第二十五条 合同签署与执行
(一)根据评标结果,由集中采购中心完成合同初稿,送工程办会签。
(二)集中采购中心修定合同,并由集中采购中心领导按程序完成合同签署工作。
合同正本一式三份,由中标供应商、集中采购中心及工程办各保管一份。
(三)合同签署后,由工程办根据合同约定负责组织项目实施和验收,并提交项目验收报告。
第二十六条 保证金收退及付款
集中采购中心根据合同约定及时办理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收退工作,并按照合同条款和项目验收报告办理付款。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金税三期工程其他有关采购规定和程序,按《政府采购法》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规程由税务总局集中采购中心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程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金税三期工程后勤管理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金税三期工程集中办公后勤管理,根据《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金税三期工程集中办公后勤管理。
第三条 本规程内容包括:集中办公地点选择管理、人员后勤管理、工作环境管理、住宿餐饮管理、费用支付管理和设备耗材管理等。
第四条 金税三期工程后勤管理坚持以服务为中心,统筹兼顾、勤俭节约、保障安全、有效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集中办公地点选择管理

第五条 集中办公地点原则上应安排在金三环宾馆,如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可以选择其他地点。选择的基本原则是:距离税务总局办公地点较近、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安全卫生、收费合理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出差和会议定点饭店。
(一)工作环境。基本办公条件是各种类型的会议室齐备,会议室宽敞明亮,配有必要的办公设施(投影仪、幕布等)。具体要求是:具有能容纳150-200人的大型会议室,15-20个能容纳10-20人的中小型会议室,能满足30人以上同时对外通话的总机线路,能满足150人同时上互联网。
(二)住宿环境。能满足集中办公人员最高峰时对房间的需要,房间宽敞明亮、清洁、安全、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床、床头柜、办公桌、办公椅、台灯、电视机、电话、网线接口、卫生间等)齐全。
(三)就餐环境。能提供集中办公人员最高峰时的就餐环境;能提供卫生达标、荤素搭配、主食副食花样较多、营养可口的食品。
(四)收费合理。在不突破财政部批复的集中办公人员经费标准的前提下,能够满足金税三期集中办公人员工作、生活、学习、锻炼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五)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公室综合组(以下简称综合组)应及时收集集中办公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与集中办公地点管理人员沟通,督促其不断改进工作。
第六条 集中办公地点应采用招标或协议方式选取。特殊情况下(如时间紧迫)可经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工程办)会议研究确定,报局领导批准。
第七条 在经费按项目归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后勤管理可采用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两种模式。集中管理是由综合组负责管理集中办公的后勤事宜;分散管理是由各项目组分别自行负责本项目的后勤管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采用报表的形式报告工程办,综合组及时了解汇总各项目组的后勤管理情况,做好日常检查和监督。

第三章 人员后勤管理

第八条 金税三期工程集中办公人员包括:从总局各个司局抽调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从各省市国税局、地税局借调人员和上挂人员。所有集中办公人员汇总形成人才库。
第九条 集中办公所需人力资源由工程办从人才库中调配。各项目组和职能组未经工程办同意抽调的工作人员,综合组不予提供相应的后勤服务。
第十条 集中办公人员抽调工作流程:项目或阶段启动前,各项目组或职能组拟定集中办公人员数量及其专业技能要求或人员名单(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通讯地址、业务专长等),综合组负责据此汇总编制人力资源需求,经工程办同意后,以人事部门的正式文件下发给抽调人员所在单位。
项目或阶段执行期间,各项目组要随时向工程办报告集中办公人员的动态变化情况。人员调整按照人事部门有关制度执行。
项目或阶段结束时,综合组根据集中办公人员工作情况更新人才库档案信息。
第十一条 集中办公人员须持有关会议通知或文件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到,填写登记表,办理住宿等相关手续。
第十二条 采用集中管理模式的集中办公人员实行考勤管理制度,采用分散管理模式的可参照执行。
(一)各项目组应对本组集中办公人员每天进行考勤登记,项目组长对考勤结果负责,并及时把考勤表交综合组汇总。综合组定期或不定期对考勤情况进行抽查,并把汇总结果按月上报工程办和总局人事部门。
(二)集中办公人员出差、请假、休假应由各项目组管理。离开集中办公地点的人员须办理退房手续,综合组安排行李存放地点。未按规定办理退房等手续的,综合组不予报销相关差旅费用。返回集中办公地点的人员须到综合组重新办理住宿登记。
(三)项目组如需安排集体休假,应报工程办同意。
(四)初次违反后勤管理规定的集中办公人员,综合组应责令其改正;两次以上的,综合组应在工程办范围内通报。

第四章 工作环境管理

第十三条 集中办公工作环境管理由综合组负责,包括对工作时间、工作场地、会议场地和沟通平台的管理。
第十四条 工作时间为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
第十五条 工作场地
(一)集中办公人员应在指定的工作场地集中办公。
(二)各项目组使用工作场地应按周安排,未报下周场地使用计划的,到期自动收回。如遇特殊情况确需调配的,应提前告知综合组。
(三)使用工作场地流程:经办人填写场地安排表,项目负责人签字,综合组核实并签字后予以安排。
第十六条 会议场地
(一)工程办召开的例会、专题会议等工作会议,由综合组负责会议通知、会场安排等工作。
(二)项目组召开的内部会议,综合组只负责安排会议场地。
第十七条 沟通平台
(一)集中办公启动时,综合组负责协调设备管理部门搭建集中办公地点的沟通平台。
(二)集中办公期间,综合组负责协调设备管理部门解决沟通平台设施的维护及系统安全保障等。
(三)集中办公结束后,综合组负责协调设备管理部门拆除沟通平台,归还相应设施。

第五章 住宿餐饮管理

第十八条 住宿管理
(一)原则上集中办公人员一人一间标准间。如房源紧张,综合组可对住宿进行调整。
(二)集中办公人员应严格遵守集中办公地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原则上不允许集中办公人员留宿外来人员。
(四)住宿一经安排,禁止私自调房。如遇特殊情况,须经综合组同意并进行登记后,方可调房。
第十九条 餐饮管理
(一)一般采取自助餐形式。特殊情况需要工作桌餐、加班餐等,经项目组负责人签字后,综合组可在规定标准内予以安排。
(二)工作桌餐标准按照与集中办公地点协商的标准执行。
(三)特殊就餐的工作流程:经办人(或小组)填写审批单,项目组负责人签字,综合组核实并签字后予以安排。
(四)集中办公人员到总局工作,需在总局就餐的,由项目组长提供人员名单,综合组负责办理总局就餐卡、出入证。工作结束时,综合组统一收回。办理流程为:各项目组应把需要到总局就餐的集中办公人员名单进行登记,项目组负责人签字,综合组进行汇总,综合组负责人审核签字,工程办负责人审批签字,到总局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六章 费用支付管理

第二十条 集中办公人员费用按项目归集管理,其费用来源和支出应严格按照《金税三期工程资金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费用支出项目包括:住宿费、就餐费、会议室使用费、就医费等,由综合组统筹管理。
第二十二条 综合组负责将金税三期集中办公人员名单交给集中办公地点医务室,集中办公人员凭本人身份证到医务室就诊取药。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外出就医的,应经集中办公地点医务室医生签字后方可外出就医。医疗费用回原工作单位报销。

第七章 设备耗材管理

第二十三条 办公设备主要包括打印机、复印机、碎纸机、传真机、笔记本电脑、无线路由器、照相机、录像机、录音笔、面板、图书资料等;耗材主要包括墨盒、硒鼓、光盘、U盘等;日常办公用品包括纸张、笔墨、信封、档案袋(盒)、订书机等。
第二十四条 办公设备的购置、登记、管理等应严格按照总局规定的程序、流程和要求进行。
第二十五条 办公设备领用。经办人填写设备领用单,项目组负责人签字,综合组审核签字,项目组统一领回后由其负责人发放给使用者,项目组应将包含使用者签字的发放明细送交综合组备案。
耗材及日常办公用品领用。经办人填写领用单,项目负责人签字,经办人统一领回发放。
第二十六条 办公设备和耗材使用。应本着爱护、节约的原则使用办公设备和耗材。个人使用的办公设备由使用人负责管理,项目组公共使用的办公设备由组长负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办公设备维护。集中办公人员使用的办公设备出现问题或损坏,应及时报告综合组,由综合组统一安排修复,不得擅自处理。
第二十八条 办公设备收回。项目工作结束后,项目组组长负责收回本组各类办公设备,与设备领用单注明的规格、型号、数量等信息进行核实,综合组按单验收入库。设备不能收回的,综合组应将情况及时报告工程办。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程由工程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程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金税三期工程档案管理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金税三期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在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监督等方面的作用,根据《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法》,依据《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的原则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金税三期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全过程,包括档案的产生、收集、整理、归档、移交、使用、管理和验收等。
第三条 本规程所称档案是指在金税三期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是金税三期项目竣工验收、运行维护、升级改造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 金税三期工程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工程办)是金税三期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在办公厅监督指导下制定档案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归档制度、档案分类编号方案等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检查、监督、指导档案管理工作。
第五条 档案管理工作涉及的有关单位有:办公厅、财务管理司、人事司、电子税务管理中心、集中采购中心、信息办、工程办以及各中标单位。凡是与金税三期有关的所有文档,必须在工程办备案存档。

第二章 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第六条 各相关单位需配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在金税三期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
第七条 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应与项目建设进程同步实施,项目档案的形成、积累和管理要列入项目建设计划和各单位职责范围、工作标准或岗位责任制。各相关单位在金税三期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使用和保存价值的档案在办理完毕后,由各单位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按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或完成情况及时收集、整理,定期向工程办综合组移交归档。
第八条 档案归档整理办法按照《金税三期工程归档文件整理办法》(附件1)执行。
第九条 归档范围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附件2)执行。
第十条 项目档案纳入合同管理,档案人员参与起草招标文件有关条款和合同谈判。实行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审核、验收把关的管理模式,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及时、规范。
各项目组、职能组、集中采购中心在项目设计开发、施工、监理、设备采购、委托中介招标等合同、协议中均应设立专门条款,对项目文件的整编归档内容、整理标准质量、介质和套数、移交时间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写明违约责任。监理合同应增加对设计、施工单位归档文件的审核责任,罚则中应明确审核责任占质量保证金的比例。
各职能组在涉及知识产权的招标文件、合同、协议中应明确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归档材料的提交内容、深度等要求。
第十一条 监理合同应符合《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GB/T 19668—2005)、《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 50319—2000)的要求,监理单位应依据合同对参加金税三期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参建单位)的档案收集整理情况进行检查审核,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督促其整改。
第十二条 工程办归档的纸质文件应为原件或正本,且签章手续完备。工程办要对各类电子文件(含照片、录像等)、载体进行收集和归档,归档范围参照纸质文件归档范围。归档电子文件应将所采集的相关原始数据一并保存,同时要保证其真实、完整、有效和安全。
第十三条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办结合项目进度对各相关单位项目文件的收集、整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管控;在项目验收、审验合同时,工程办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同步进行档案验收。
第十四条 档案保管期限分为永久、30年、10年三种。具体保管期限的划分见附件2。

第三章 档案的移交与利用

第十五条 工程办负责协调组织对相关单位进行档案管理的培训、指导。各参建单位应按招标文件、合同、协议以及有关规定,及时向工程办移交档案,交接双方应办理档案移交手续。按合同要求每次付款时要检查前期档案的移交情况,没有按合同移交档案材料的,工程办不予签字付款。
第十六条 文书纸质文档在形成后的1个月内移交;项目文档必须在项目或阶段验收时同步移交;电子文档归档时要将形成的初始文档、中间文档和最终文档以及全程著录的元数据以光盘形式随纸质文档一并保存移交。
第十七条 工程办在档案移交上要注重监理单位自身形成的文件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移交工作,同时要督促检查监理单位按照监理合同对参建单位文件材料的形成情况进行质量把关;监理工程师对归档清单和内容应逐一签字确认,监理单位审核签署后移交工程办管理。
第十八条 工程办按季度对各相关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各单位移交的档案进行阶段性审查。对不符合档案归档要求的有关单位,工程办应对其发出整改通知书。
第十九条 工程办在金税三期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根据税务总局档案管理规定,向办公厅移交档案。
第二十条 如需利用工程档案,须经本部门负责人签字并经工程办领导同意后,方可查阅、复印。
第二十一条 国家税务总局和各省市国税局、地税局的金税三期工程档案实行分级管理,分别归档。

第四章 档案的验收

第二十二条 档案验收包括项目档案初步验收和工程档案竣工验收。
项目档案初步验收是项目验收的重要环节,工程办负责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项目档案的初步验收工作。
工程档案竣工验收是金税三期工程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竣工验收委员会下设的档案专家组负责。
第二十三条 档案验收可以采用听取汇报、现场查看、质询、抽查档案等方式。
第二十四条 档案验收的主要内容为:
(一)有无档案管理体制和职责,是否建立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和业务规范,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对本单位和各参建单位形成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
(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是否纳入合同管理,要求是否明确,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三)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移交是否符合有关档案管理标准的要求。
(四)档案实体和信息是否安全,档案装具、归档文件的制成材料是否符合耐久性要求。
第二十五条 档案验收结果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合格的,形成验收报告;不合格的,工程办根据专家意见提出整改意见,责令整改,并组织复查。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程由工程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北京、南海数据中心基建档案的管理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档案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规程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附件1
金税三期工程归档文件整理办法

一、档案管理的保管单位为“件”,确定归档文件的“件”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包括附件)与定稿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来文与复文为一件。
二、文件(包括正式发文和其他应归档材料)定稿如果是计算机打印的,并且没有修改笔迹,与正本内容一致,只将文头纸或者领导签字的一页附在正本之后归档。
三、通过办公自动化发出的纸质文件,在本单位内部取消纸质文件的,将印刷发出的纸质文件加盖印章存档。
四、应归档的电子文件(包括各版本)与纸质文件标引一致,并存入档案数据库。
五、归档文件应齐全完整。已破损的文件应予修整,字迹模糊或易退变的文件、热敏传真纸文件应予复制。
六、整理归档文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
七、归档文件应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文件字号、时间、重要程度进行排列。会议文件、统计报表等成套性文件可集中排列。
八、归档文件应按件选用无酸纸信封角、不锈钢曲别针、棉线进行装订。装订时,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复文在前,来文在后。
九、归档文件可以按照年度—保管期限或者保管期限—年度等方法进行分类。归档文件数量不多的单位可以直接按照年度进行分类。分类方法应保持稳定。
十、国家税务总局内设机构应归档文件按下列顺序进行排列:国税发、国税函、国税明电、与其他单位的联合发文、国税任字、国税办发、国税办函、信息办便函、工程办便函以及会议文件。签报和其他本单位工作中形成的材料、本单位编发的信息、重要收文等。
十一、同一种文件按文号或者日期进行排列。有关同一年度同一问题的文件(如关于同一问题补充通知、更正通知,关于同一个人的任免通知)不受此限,可以排列在一起。
十二、在每“件”文件第1页的右上部空白处盖上本单位统一刻制的归档章(见下图),并使用钢笔、蓝黑或黑色墨水填写有关内容。其中,全宗号和馆编件号由办公厅填写;年度用4位阿拉伯数字填写档案所属年度;室编件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该件的顺序号;保管期限填写永久、30年或10年。
︱——————→3×15(mm)←——————︱
(全宗号) (年度) (室编件号)
金税三期 (保管期限) (馆编件号)
十三、抄写归档文件目录。以“件”为单位按排列顺序抄写目录。复文和来文为一件的,只抄写本单位制发的文件目录,并在“备注”中填写“附来文”。目录样式见下表。
件号 责任者 文号 题名 日期 页数 备注

目录统一使用A4幅面的纸张,用小四号字。其中,件号按文件排列顺序填写;责任者填写对该文件负责的单位名称(使用全称或者规范化的简称)或者人名;文号填写文件字号或者期刊编号,没有文号或者期刊编号的,不填;题名填写文件标题,除联合发文外,标题中的单位名称可以省略,没有标题的,可以填写事由,外加“[]”;日期对于正式文件填写签发日期,其他材料填写形成日期,用8位阿拉伯数字填写,如 “20091231”;页数按该件有字的页面计算,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备注填写需要说明的问题。另外,没有按保管期限进行分类的,在归档文件目录中增加一栏“期限”,填写文件所属保管期限。
十四、归档文件目录应装订成册并编制封面。归档文件目录封面可以视需要设置全宗名称、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等项目(见下图)。其中,全宗名称即立档单位的名称,填写时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归档文件目录
全宗名称:国家税务总局
年 度:
保管期限:
机 构:金税三期
(问题)
十五、将归档文件按本档案室编号顺序装入档案盒,并填写档案盒封面、盒脊上各项。
档案盒应采用无酸纸制作,外形尺寸为310mm×220 mm(长×宽),盒脊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20mm、30mm、40mm等。档案盒封面应标明全宗名称,并根据摆放方式的不同,在盒脊或底边设置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起止件号、盒号等必备项。其中,起止件号填写盒内第一件文件和最后一件文件的件号,中间用“-”号连接;盒号即档案盒的排列顺序号,在档案移交进馆时按进馆要求编制。
十六、在档案盒内文件之后置放备考表,项目包括盒内文件情况说明、整理人、检查人和日期。其中,盒内文件情况说明填写盒内文件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整理人填写负责整理归档文件的人员姓名;检查人填写负责检查归档文件整理质量的人员姓名;日期是归档文件整理完毕的日期。



附件2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序号 归 档 文 件 保管期限
1 立项阶段文件
1.1 项目建议书阶段
1.1.1 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 永久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四川省广告宣传精神文明规范标准

四川省委宣传部


四川省广告宣传精神文明规范标准
四川省委宣传部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条“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的规定,制定本规范标准。
第二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单位、广告发布者在从事广告活动中,要体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基本要求,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过程中,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注重社会效益。
第三条 加强广告市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广告市场的繁荣、健康发展,促进广告业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服务。
第四条 本标准适用范围包括在本省下列媒体发布的各类广告:
(一)利用报纸、期刊、图书、名录、导游图集、画册、挂历、台历、图片、图卡、票证等各种宣传品刊登的广告;
(二)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电子显示屏及电子计算机网络等播映的广告;
(三)利用户外各种建筑物、公共设施或空间设置的各种广告;
(四)利用文化、体育、娱乐、商业、服务、旅游及博物馆等场所内外设置、张贴的广告;
(五)利用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设置、绘制、张贴、的广告;
(六)通过邮局寄的各种广告宣传品;
(七)印刷在各种商品上或随商品出售、馈赠、散发的广告宣传品及产品说明书;
(八)在各种文化、娱乐场所设置的文艺广告;
(九)利用其它媒介和形式刊播、设置、张贴、散发的广告。
第五条 广告宣传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七条第一、二、四款。有下列内容之一的广告不得刊播、设置、张贴、散发:
(一)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二)不完整、不规范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图案的;
(三)涉及港台名称时,给人造成主权国家印象的;
(四)丑化、影射、诽谤、侮辱我国历史著名人物的;
(五)使用禁止演唱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的。
第六条 广告宣传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七条第七款。不允许下列内容发布:
(一)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二)亵渎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的;
(三)违反民族宗教政策的;
(四)在广告中宣扬有神论的。
第七条 广告宣传内容要科学,不得夸大、虚假,不得有迷信、荒诞的内容,不得宣传伪科学。
第八条 广告宣传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七条第五款,应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树立新的社会风尚,不得出现在公共场合打斗围观、乱扔废弃物、践踏绿地、毁坏花草树木、妨碍交通、燃爆竹等内容。
第九条 广告宣传要尊重妇女,下列内容、画面、形象不得出现:
(一)歧视、侮辱妇女;
(二)妇女模特裸露明显;
(三)不恰当地渲染描述女性生理反映;
(四)使用不健康、不正常的女性形象。
第十条 广告宣传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七条第六款,有下列内容的广告不得发布:
(一)追求过份感官刺激的;
(二)直接描写或暗示性行为、性心理、生殖器官、性挑逗,诱发产生不健康意识;
(三)具体描写、形容与性行为有关的用品、产品、药品、滋补品的特性、功能,以此诱导消费者的;
(四)通过介绍性行为或标有“儿童不宜”等字样达到经营目的的;
(五)可能导致危险或不良行为产生,诱发犯罪的。
第十一条 广告宣传内衣、内裤商品不得有下列内容出现:
(一)男女模特着内裤出现于画面;
(二)女模特着内衣过于薄透;
(三)通过暗示性行为介绍、推销男女内衣、内裤;
(四)比基尼泳装的使用与宣传的产品、画面无任何关系。
第十二条 广告宣传要尊重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多数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正确引导大众消费。不应有下列问题出现:
(一)渲染、诱导与现阶段多数人不相适应的高消费;
(二)直接或间接宣扬享乐主义、贵族化生活方式;
(三)使用表现封建帝王、贵族、大亨等特征的名称;
(四)商品名称与商品的实际环境不符;
(五)诱导人们在消费中可能采取不良行为。
第十三条 儿童广告必须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儿童优秀思想品德的树立和培养,不适于儿童使用的产品广告,不得有儿童参加演示;广告中出现的儿童和家长形象,应表现出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以下儿童广告不得发布:
(一)有损儿童身心健康或道德品质的;
(二)不利于儿童对长辈和他人尊重或友善的;
(三)不利于父母、长辈对儿童的言行进行正确教育的;
(四)可能引发儿童任何不良事故的行为的;
(五)利用超出儿童判断力的描述,使儿童误解或变相欺骗儿童的;
(六)画面出现青少年及儿童吸烟、饮酒形象的。
第十四条 广告宣传要尊重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按规范要求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大力推广普通话。不应出现以下内容:
(一)为达到某种宣传效果、追求经济效益故意使用错别字;
(二)广告道白用地方语言代替普通话;
(三)语音港台化、洋化对祖国语言文字有不良影响;
(四)贬低、丑化、否定祖国传统文化;
(五)擅改成语,编造不恰当的谐音成语;
(六)使用违反语言文字规定的繁体字、异体字。
第十五条 广告用字必须符合国家制定的文字标准:
(一)繁简字以1986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二)异体字中的正体字以国家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年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的选用字为标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与《简化字总表》不一致的,以《简化字总表》为准;
(三)印刷用字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1988年联合发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准;
(四)使用汉语拼音要以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8年发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为标准,汉语拼音应与汉字并用,不得仅用汉语拼音。
第十六条 不符合规范标准的广告用字,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使用:
(一)建国前书写并沿用至今的老字号牌匾用字;
(二)文物古迹中原有的文字;
(三)已注册的商标定型字;
第十七条 广告要额观公正宣传国内外商品,杜绝崇洋媚外、贬低民族工业产品的现象。下列内容不得出现:
(一)通过商品对比抬高国外商品,贬低民族工业产品;
(二)诱导消费者对外国商品盲目崇拜,淡化民族工业产品的情感;
(三)对民族传统产品冠以“西式”招牌;
(四)非中外合资企业随意打出“中外合资”等招牌,欺骗消费者。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范标准,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处罚。
第十九条 本标准由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1996年4月22日